超预算,是装修躲不过的魔咒。
时间 : 2021-09-24 11:15:06来源 : 腾讯家居
相信大家面对装修公司的预算报表,
都抱着“Don't Lie To Me”的态度。
事先你也会做充分的准备,
每个房间,从地面、墙面到天花板......
各种精打细算以核对预算报表,
规划得那叫一个井井有条。
然而,依旧,装着装着,
莫名其妙又超了好多钱……
今天,小编就借你一双慧眼,
替你盘点一下,
问题到底出在哪了?
PART 1
自己给自己挖的坑
吾日三省吾身,
所以小编带着大家从反省自己开始。
说起给自己挖的坑,都是泪。
然而,能咋办?
自己挖的坑,躺着也要走完。
01临时更改设计
由于装修时我们自己的头脑都很懵,对自己真正需要的装修效果缺乏概念,各种想法会在装修的过程中不断冒出来,这个时候往往会产生很多主动增项,那就只有自己承担喽。
小编建议在准备装修之前,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到很多漂亮的装修图片,图片建议要多找,并且要根据你家房子的居室和你的需求计划来找,比如:你家有书房,你就要找书房参考。
建议集中一天把所有图片找好,然后剩下来用一周时间删减。大概一周时间,你就能感觉出来,自己喜欢什么,又会看腻什么。
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需求,后期也不容易动摇。
02工人陪同采购
作为不识材料的装修小白,很多业主在采购材料时都会找装修工人或者工头陪同,然后,陪同人员自然会带你去一些可以吃回扣的店。如果不想掏太多钱在回扣上,需要谨慎选择陪同采购。要想少入坑,自己就得多去跑跑建材市场,多比比价,都是血与泪的教训。
03不问清花费明细
提前不问清消费明细是个大坑。
如上门安装时没有问清楚安装费用,送货费用;垃圾清场时没有问清楚如何计算等。
千万别小看这些,就拿运垃圾来说吧。
如果是旧房改造,
像75×110、80×130等规格的垃圾袋,
一居室250袋左右!
两居室350袋左右!
三居室450袋左右!
……
要是还有非承重墙、定制柜、吊顶等情况.......
垃圾数量很有可能翻番!
一般来说,垃圾清运分两段:
第一段,是工人把垃圾运到小区内指定地点。
第二段,是从指定地点运到特别远的建筑垃圾回收处,按车收费。
不同小区扔垃圾的价格相差非常大!有的物业两三百就能处理掉,有点物业垄断清理!
所以,非常有必要提前了解清楚,为这块留下足够的钱……
04过度关注价格
由于装修预算有限,装修时很多同志都以能省则省为原则,却忽视一些材料的质量问题,导致用了没多久就坏了,需要再次购买,当时省下的钱还是要还回去。
还有千万别迷信网上的东西比实体店便宜,在实体店货比三家,找折扣大的时机入手,才是王道。装修千万不能懒,也不能急。
人们发明网购,是为了省钱,结果却发现,超支也是因为网购。因为在上网的时候,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调整到虚拟模式,潜意识觉得花的是假钱。
人啊,活着都不容易。好好装修一次,能成半个哲学家。
PART 2装修公司埋的坑
反省完自己,
终于可以开始声泪俱下的控诉装修公司了!
01划算的省心打包套餐
对于装修的我们来说,当然是越省心省事越好,特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后,早已身心俱疲,这个时候,如果看到装修公司推出的一些打包套餐,好像还真的蛮“实惠”,很难抵住诱惑。
但你仔细看了赠送的主材信息(门、地板、瓷砖,厨具,洁具等),会发现都是些没有个性或者不知名的低档产品。即使是牌子货,里面水分有多大,装修过的人都懂。
02合同之外追加费用
关于装修的增项,凡装修者,无不闻风丧胆;凡遇之者,无不深受其害。
为啥会有增项,小编总结了下:
1)若你是全包套餐,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的项目,大概率是增项。
2)装修公司以低价吸引用户,低价没利润,甚至成本都不够,只能靠增项了。
3)工长要挣钱
其实装修公司往往没给工长多少利润。工长怎么挣钱?给用户增项!超出的水电、个性化造型等,装修公司往往就会睁只眼闭只眼,放任工长自行收取。
不过静下心来想想,增项其实也不是洪水猛兽。
小编认为对待增项,应该有以下原则:
1)别人家不需要的项目,但我需要,这是增项,可以理解
2)都会需要的项目,还要增项,这不合理
这一条是针对全包装修来说的。如果一个项目,基本上谁家装修都需要,却没有含到套餐里,这就不合理了,会令我很受伤。
3)增项要有明确的单价、装修前要能计算出用量
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,但其实很多公司都没有做到。比如背景墙,现在很多公司都还是一单一报。当然有人会说这没法固定一个单价。但背景墙可以拆分报嘛,比如木工板打底是多少钱一平、收边条是多少钱一米,至少让我们明明白白钱去了哪里。
4)增项绝不能隐而不说
03材料以次充好
在装修过程中的各种坑中,最让人痛恨的莫过于我付了好材料的款,却被不良商家以劣质材料去蒙骗。不认识材料的我们,内心一万个MMP。
关于这一点,小编也没办法,只能提前考察装修公司,也尽量不要请业务太繁忙,同时给好几家施工的工人,以免串货。
自己多上心,多了解,签订尽量详细的合同,多去现场看看,及时留下证据,这是纠纷出现时有力的依据。